7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快速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确定了快速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一系列事项,其中明文规定:“根据中关村西区功能定位,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店)、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通告发布后的一周内,记者走访了中关村西区多家电子卖场的经销商。由于《通告》出台不久,因此,经销商都没有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质性压力。而面对对电子市场“限制并逐步淘汰”的新政,大大小小的经销商竟然并不是普遍的悲观论调,而是静观其变,各有各道。
空间浮点在中关村和百老汇都有店,中关村的店铺主要分布在海龙和e世界,总经理周历每天都要两地奔波。记者曾问他可否想过将百老汇和中关村舍其一,他这样回答:“百老汇和中关村的人群定位不一样,到百老汇购买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消费者更加理性,他们了解自己想买什么东西,价格也不会侃得太死;来中关村的消费者主要是抱着便宜的想法,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较小。”
在规模上,周历承认百老汇还是不如中关村,每天的客流量就是鲜明的对比。“在中关村众多电子卖场里,我们跟海龙的合作最久,海龙的成交量在我们公司占据了主力,但是百老汇比较能留得住回头客,主要原因还是跟近几年中关村卖场诚信失守有一定关系。尽管这样中关村的客流和人气都明显高于百老汇,很多消费者想买电子产品还是首选中关村。”
关于《通告》,周历没有给予正面答复,他认为可能是发布初期,作为经销商还没有切实感受到这则《通告》带来的影响,但是今年以来卖场方面已经在改革,比如海龙3层的统一收银、店面成交,e世界限制销售人员踏出自家店面,卖场内部在慢慢调整,不少商户在上半年已经明显感觉到,并且也正在适应这一系列的改革。
《通告》提及的“严格控制中关村西区现有限制类业态扩大规模,并逐步调整至适度规模;引导中关村西区现有的淘汰类业态逐步退出西区。”周历觉得有正反两面的影响,一方面,规模的调整必然会引发新一轮优胜劣汰,留下的将是一些大规模的经销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从调整到最终退出还需要时日,作为经销商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有内部人士透露,今年海龙内部调整阶段,已经有不少商户在百老汇落户,现在同时做中关村和百老汇的经销商不止空间浮点一家。大家都在寻找出路,希望借一个新的环境拓展新的渠道。不过大家都不否认这点,目前中关村的生意还是明显好于百老汇。
今年多数经销商都采取保守策略,以控制成本开支。然而也有例外的,比如今年以来e世界一层就有重大变化,一家叫天瑞祥通的公司几乎拿下了一层全部东芝和戴尔的店。天瑞祥通原先在太平洋电脑城,自从地铁10号线开通以来,他们就开始扩张e世界的店面,主要是看中10号线带来的客流。
上半年,天瑞祥通把主力店面都搬到了e世界,进入西区之后生意的确比太平洋好很多。记者询问他们对《通告》的看法,销售主管韩君利落地回答了8个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认为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改革是早晚的事情,年年都在改变,但落实到具体执行上,总会打些折扣。
韩君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明码标价。每个卖场、每个商户都被要求明码标价,但是一直执行得很不理想。至于合理标价就更是几乎没有,“如果真按消费者认为合理的标价销售,不少经销商早就撑不住了,但现在大家都活得好好的,该赚的钱还是赚到了,那些喊着赔钱的商户赚得丝毫不少。比如一台笔记本,熟人来买的话,经销商会给成本价或者加100元卖,但是遇到对产品不了解的客户来购买,有些经销商至少能赚1000元。这样看来,中关村的利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薄,不然谁还会继续做下去?”
韩君认为,政府的出发点是规范市场秩序,我们经销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二者难免会产生矛盾。电子卖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协调作用,经销商一般都会听从卖场的安排,就像明码标价、禁止拉人、店面成交但是执行起来难免会因人而异。笔记本可以明码标价,但是很多配件的价格都不会明确标出,这样一来明码标价也就等于形同虚设;卖场不让拉人,但导购可以化身“普通消费者”和客户“结伴”上门;卖场有不许上楼成交的规定,但销售人员可以让客户自己来决定是在嘈杂的环境下成交还是选择安静舒适的成交环境
作为一个经销商,天瑞祥通还算规矩,但是韩君自己都不否认以上的行为仍然有销售人员会采用。“市场大部分商家都这样做,一旦你特立独行就将直接影响收入。《通告》希望中关村西区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电子卖场现在也正在想着这个目标努力。如果有一天不让我们在这里干了,到时候应该是有了更好的安置地方,因为我们这几万家商户会想出一个好对策。”
西区电子卖场除了那些大户,剩下的就是数以万计的小柜台了,小白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国投跟人合租了一个写字间装机。2008年小白在海龙5层有一个柜台,在去年年底才搬去国投的,主要看中国投的房租比海龙便宜近一半,而且国投和海龙是相通的,客户上来自己只要在电梯口接一下就行。
小白每天都很忙,对于《通告》他还不知情,不过他现在大多做老客户的上门服务,前一天根据客户要求攒好机器,第二天约好时间给送货。他在国投的写字间用“简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里面除了一张能坐下3人的破旧沙发外,都是设备和机器,连转身都费劲。
用小白自己的话说,“上门的往往是新客户,老客户都是电话下单,其实我对店面形象要求不高,租个能拿货和放货的地方就行。如果中关村西区限制甚至逐渐淘汰电子卖场,我可以去科贸、中科、硅谷、太平洋在中关村呆了几年,即使没有店面,我的客户也肯定丢不了。现在中关村像我这样靠门店赚钱的不多,不是做渠道就是做老客户,所以大家都找便宜的地方,比较下来还就西区房租最贵!”
西区这几家卖场,除了一层和二层是展厅,7层以下一般是精品间和柜台,租金基本没有低于3000元的,经销商早就有怨言了。因此,一些柜台商户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中关村跌打滚爬多年了,一年下来做老客户的量已经相当可观,看店的多数是摆设,老板每天都在外面跑客户,对于他们来讲商铺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知道客户在什么位置。
搬家对于小商铺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值钱的东西多数不在自己店里而在市场上。他们选择中关村因为这里是一个大库房,几乎什么都有,多数情况下要做的是迅速找到客户需要的产品。就像小白选择国投也是因为紧挨海龙市场。所以货源充足的市场在哪里,哪里就是小商户首选的商铺位置。
不过小白并不喜欢搬家,如果不是海龙租金太贵,他还是喜欢海龙,人流较多,客户好找,比较容易开发新客户。谁也不想只吃老本,但是作为一个小经销商,他清楚自己没有话语权,所以只能见机行事。
距离《通告》公布已经过去10天了,中关村西区的电子卖场还是那么热闹,鼎好、e世界的周年庆接踵而来,周末外面的敞篷摊位人潮涌动,卖场的客流丝毫没有受一定的影响,就像经销商所言:“从政策到实施还需要时日,我们现在还是做好自己该做的。”